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淺評]A7RII硬撼Phase one XF IQ3 50mp,全片幅越級挑戰?

筆者初試器材評測,如有不足請多多指出,也希望大家支持一下新人Facebook:此刻.光影 Stay at moment Photography

隨著全片幅相機進入超高像素的領域,以往擁有超高解像的傳統中幅數碼背的地位好像有些動搖,但事實又是否如此呢?或許我們很常看見三廠的高像素全片幅相機互相比拼,但全片幅的越級挑戰少之有少,今次筆者有幸借來了一部 Phase one XF IQ3 的5000萬像背與自己的Sony A7RII比試一下,看看誰勝誰負。為了確保評測公平,我分別用了相約的焦距(全幅55mm,中幅80mm)。軟則同樣用上capture one pro 9。

首先比較一下重量:Phase one XF IQ3 50mp 連鏡套裝總重接近3kg,Sony A7RII連原廠鏡頭的話則為持在1kg左右。兩款相機的定位完全不同,中幅的設計是提供專業級的極緻畫質,而全幅無反則是輕便而高質的消費機種,是否直接比拼就有待大家商確了。

接著就是感光元件的比較:IQ3 50mp數碼背是中幅cmos設計,提供5000萬像素,ISO 100-6400,標明14級的Dynamic range,拍攝16bit的raw檔。A7RII是首創的全片幅背照式cmos設計,提供4240萬像素,原生ISO 100-25600(可擴充至50-102400),經firmware更新後可拍攝14bit raw。像素是相差了800萬,但只是可以放大和放得更大的分別。細節方面依然是中幅記錄得比較好,畢竟片幅大2倍,像素點不及全片幅密集。ISO範圍是差了很多級,可能大家覺得可用感光度低一向是中幅的缺點,但我感覺phase one不會輸sony太多。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較:

左A7RII,右phase one XF IQ3 50mp。
在ISO100時,兩者都有很好的表現,把暗位細節拉回時也未有明顯雜訊。

ISO200-800也未有太大分別,所以我直接跳到ISO1600。
放大來看兩者的noise控制依然非常好。
試試把暗部細節拉回,令人驚訝的是A7RII的暗部雜訊仍然很少,但Phase one XF就明顯增多,也開始有偏色情況。

然後跳到ISO6400。
noise控制A7RII較優,但細節保留則Phase one XF勝。
把暗部一拉,A7RII暗位細節仍可見,而Phase one則有點勉強,而且畫質開始不堪了...XD
不得不讚A7RII高感光雜訊控制和DR表現十分好,而Phase one XF IQ3 50mp高感光也並不失禮。

然後就是dynamic range的比較,把曝光under 3級和over 3級,試試拉回細節。
左A7RII,右phase one XF IQ3 50mp。
把曝光調回正常時,A7RII細節流失較多,Phase one XF則依然銳利,細節保留很多。
過曝3級。
Phase one XF把過曝位細節大部份救回,而A7RII則仍然是死白一片。

最後是人像比較。左Phase one XF IQ3 mp50,右A7RII。
A7RII的發色是偏暖的,要把白平衡拉低才得到較自然的膚色。Phase one XF IQ3 mp50發色則偏青藍,白平衡需要拉高一點才有較自然膚色。個人覺得Phase one的膚色表現較為討好,比較紅潤自然,Sony好像較灰白,欠缺血色。

在同一光圈下,中幅的景深更淺,因片幅大,焦距換算也有影響。

總結整個評測,高像素全片幅相機的某部分表現超出了預期,但我個人認為仍未能完全取代中幅的專業地位。全片幅雖然贏了重量與價錢,但在色深,寬容度等範疇上仍不及中幅,對於追求最高質素的專業用家,中幅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如果你有30萬閒錢也可一試極緻畫質呀!)

筆者簡介:90後,攝影師,追夢的人。
Instagram: Stayatmoment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2016年度渣打馬拉松眾生相

適逢一年一度的體檀盛事—第20屆渣打馬拉松舉行,不知為什麼萌生了拍攝的念頭。為了拍攝跑手們熱身的姿態和起步的盛況,於是凌晨3點多就要爬起床了。起床時跟睡魔搏鬥了大半句鐘,一度想放棄,下年再拍。幾經掙扎,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最後還是跳起床,畢竟一年才舉辦一次,而且自己也未見識過這個埸面。

這次拍攝用上了Sony A7R2,現埸環境正正挑戰了相機的性能。為了保持在低光源下的快門速度,用上了高iso,有時甚至去到12800,但細節仍見清楚,值得一讚。為何不使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會嚴重影響了現埸的氛圍,失去真實感。

SEL55F18z鏡頭在光度不足下對焦仍然爽快,反之用metabones EF-E轉接EF 70-200mmF4L is 在暗位就常出現拉風箱情況了。

剛到達彌敦道,天空下著微微細雨,有人選擇在屋簷下避雨,有人則選擇冒雨熱身。

當然不少得拍照打卡的環節,不然怎令人知道自己雨中跑馬拉松很辛苦很熱血呢!(誤)

第一批在彌敦道等待出發的跑手們。

等待出發的跑手爭取時間拉筋熱身。

第一批半馬出發了,沒有記者位置,只好用長鏡拍攝。
用長鏡的壓縮感容易拍出人山人海的感覺。

第一組的馬拉松也出發了。
每年都總有參賽者扮鬼扮馬,不知他們如何跑完全程呢?(笑)
與熊本熊自拍是常識吧。

等待中突然雨勢加劇了,辛苦跑手們了。
那是防水手機嗎?
雨太大,索性去避雨好了。

令後面很熱血的衣服。

離開彌敦道後,就去了IFC外拍攝。
拉拉隊們十分落力打氣。
看到了由頭帶到尾的非洲跑手,真的是全速前進沒有停過。
緊隨其後的第二。
拍到這裡因為太大雨,而且不是大會攝影拍不了衝線,就走了。

這次拍攝因為天雨造成了很多不便,希望下年會做得更好吧!

來拍攝馬拉松,需要十分多的熱血。有時想做就要去做,別給自己藉口,別讓自己後悔啊。

筆者簡介:90後攝影師,用鏡頭說自己的故事。
筆者的Facebook page:Stay at moment Photography
Instagram:@Stayatmoment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走進神秘的黃金國度–緬甸(風景篇)

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前往了緬甸,在此要感謝青年廣場贊助,給予難能可貴的機會。

緬甸物價非常低,一星期才用了2000多港幣,大部分都是交通與住宿費。而且有數間廉航都開放直航到緬甸了,以後前往緬甸更放便,旅費更會便宜一大截。

出發前是滿心的擔憂,害怕政局動盪,治安欠佳。但原來緬甸人非常友善,樂於助人,充滿笑容,只是有些司機會坑遊客錢而已,所以選擇交通工具時一定要講價。

在緬甸21天,經過了4座城市:仰光、良瑞、蒲甘和曼德勒。其中在茵萊湖南部的一條村莊逗留了兩星期,進行volunteer workcamp的隨團拍攝,所以拍了很多非熱門農村的景色。要數緬甸必拍的景點,非蒲甘日出、茵萊湖之景和烏本橋日落莫屬了。

穿梭各個城市時,乘旅遊巴最折磨。時間很難預定,時快時慢,如果暈車浪就更麻煩了。

在仰光沒有拍到什麼美景,只是街拍了一陣子(可以留意即將推出的人文街拍篇),第二日就坐旅遊巴前往良瑞轉船進入workcamp地點了。
我們坐的是這種長形的艇,起初非常害怕反艇,畢竟數萬元的器材在手,即使買了保險也麻煩吧。但慢慢就習慣了,更在船上瘋狂拍攝,但記住千萬不要站起來。



茵萊湖上的漁民。














湖邊的有趣佛寺。

近岸的湖面靜得有如天空之鏡。

在沒有光害Payataung Village內,每晚抬頭就能看到滿天繁星,運氣好的話不難看到火流星劃破夜空,可惜未能拍到此珍貴時刻,記在腦海就夠了。

走到湖邊,更能用肉眼清晰看到冬季銀河閃閃生輝,好想夏天再臨一睹夏季銀河的風采。

日出時分的反曙暮輝,配上波平如鏡的湖面,又是一個美景。

在村內生活作息定時,每天早睡早起,起床就能看見日出破曉,與香港有非常大的對比。

由於日夜溫差大,太陽出來時,湖面出現大量晨霧,如仙氣一般。

元旦日出有密雲,又是另一番景像。

看見耶穌光似是家常便飯。

在田中的牛車。

在workcamp完結後,前往了蒲甘,這裡的日出真的很美,黃金國度的美譽也應該是這樣來的。
早上5點起床,爬上佛塔,許多遊人早已琴達,靜侯太陽從地平線升上。

快將日出時,熱氣球徐徐升空。

太陽從地平線升上的一刻,時間像停止了一樣。

當天天氣極好,咸蛋黃遇上火燒雲。

熱氣球終於飄到太陽前面了,畫面很治癒。

太陽完全升起後,不仿拍下順光的佛寺建築群,光線非常的美。

逆光迷霧中的寺廟與熱氣球,充滿神秘感。
蒲甘日出沒想到第一次來就畢業,滿足到不行了。

來到曼德勒,烏本橋日落是必拍的,可惜遇上了厚雲和煙霞,相片只是勉強合格。
又是倒影,有點悶了XD

幸運的是太陽突然探出頭,算是拍到經典的畫面吧。

期待會火燒雲,但只能這樣了。

在曼德勒的第二天,坐上了緬甸的慢速火車,目的地是Goteik Viaduct大橋。
這個百年歷史的吊橋,看見已經興奮。

橋上的壯闊景觀。

蜿蜒曲折的河流,分開了光和影。

回看經過的大橋,是多麼的震撼。

從緬甸離開時,是有點不捨,畢竟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世界這麼大,我們有足夠的時光把它看完嗎?我想,盡自己能力,看到最多就是了。

後記:緬甸風沙非常大,每次拿出都堆滿了塵,要小心保養相機,換鏡要更留意了。

筆者的Facebook page:Stay at moment Photography
Instagram:Stayatmoment